Search


只有死人才不會犯錯

「怨恨就好比自己飲下毒藥,卻在等對方死掉。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只有死人才不會犯錯

「怨恨就好比自己飲下毒藥,卻在等對方死掉。」--美國女演員暨小說家嘉麗.費雪(Carrie Fisher)

這句話,出自《學會愛自己的方式,不再受傷》,作者瑪莎,我上網看了她的演講,是位老奶奶(對我來說)。她看起來不像是有心理學相關的學歷(我並沒有查到),主要是著力在商管領域的顧問,以及個人發展的教練。

然而,聽她講話的內容與神態,即便感覺是個老奶奶,也是很有力量的人。看著她的書,也會明白,她能在她的領域以老奶奶的姿態存在,不是沒有道理。

怨恨,好像在某些表淺的層次,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成長。但在更深層的層次,我們常因此沒辦法更接近自己,換句話說,反而妨礙了個人的成長。

「怨恨的英文resentment來自於法語的動詞resentir,意思是一次又一次感覺。」

光是人長期處在這種狀態,就可能造成身心方面的疾病。只停在怨恨,沒辦法學到新的觀點,重新詮釋它,那關係自然難以進展,自己也一直背著這樣的情緒負擔,無法全心全意地面對自己的生活。

怨恨是一種生氣的累積,而生氣常針對我們自己與他人所犯的錯誤。只有死人才不會犯錯,如果我們沒辦法擺脫跟犯錯有關的情緒,那我們便容易活在像火燒一般的內心地獄裡。

不管是誰犯的錯,我們可以回到我們自己的內心來思索:我們自己的作為或無作為,如何直接或間接地,影響或造成我周圍的事件?

請記得,沒有要我們批判自己,這會讓我們失了客觀,這也可能讓我們無法繼續深入覺察。我們要活得清醒,要知道自己的選擇,以及結果之間的關係。

要負責,不是自責,這兩個概念要分清楚。一個人有很深的自責,往往沒辦法好好地負責。推到極端,當一個人不斷的自責,導致憂鬱的症狀,那就會連生存的意志都消沉了,就不要說負責了。

「當我負起責任面對事情,便能說明我與它的關聯,並且認知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反應。」

用一個很有趣的方式比喻,我與各位朋友現在正透過文字相遇,那是我們各自在人生中做的種種選擇,導致此時此刻的交會。

「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此刻。」

此刻,是過去的結果,也是行動的起點。說錯話了,就想想更適當的話該怎麼說,查查資料、跟人討論,寫下來,多練習幾次;做錯事了,就記錄下來,提醒自己,或者多演練如何把事情做對;情緒控制不住,就練習靜心,有空去運動…

不管任何錯誤,都是過去的事了。重點是下一次要做對,重點是之後要如何更照顧到我們在乎的人的感受。

「如果不能自嘲,我們怎麼學習?」

不能讓過去鬆動,未來的新的可能性就變得侷限。自嘲是一種能力,用另外一種帶著趣味的方式,重新想過我們自己的錯誤,可以洗去一些悲情,多一些改進的動力。

課綱的內容爭議了許久,可是我個人覺得更重要的、更切身相關的課題,目前看起來還是不太可能放進去。心靈成長不能等教育,很難依賴政府,我們只好靠自己努力啦!祝福各位!

.

《學會愛自己的方式,不再受傷:改變人生的八個祕密,擺脫困境,活出精采的自我發現之旅》,圖文已向出版社請求授權,跟各位朋友分享。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20330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我想傾聽你》新書上市
1.博客來:http://ppt.cc/XpS6Y
2.金石堂:http://ppt.cc/Qv9m5
3.誠品:http://ppt.cc/p3Inz
4.預購詳細說明:http://ppt.cc/1gqcW

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: 台灣雲端書庫(可借《我想傾聽你》、《謝謝你知道我愛你》、《找一條回家的路》、《跟自己和好》)
http://0rz.tw/HJCSM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